目前分類:華爾街操盤高手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第十六章 聞名全球的公債大戶  ◆ 蓋瑞‧貝弗德


許多年來,我一直聽說可BLH是期貨市場,尤其是全球最大的期貨市場棗債券市場的主力大戶,我起初還以為BLH是一家大公司的名稱,可是在我尋訪全球最高明的交易員之 後,我才知道BLH指的是蓋瑞‧貝弗德。

蓋瑞‧貝弗德是誰?他哪來那麼多資本,在以法人機構為主力的華爾街公債期貨市場進出?貝弗德是在25年前,以1000美元的資金開始從事交易。最初,他因為受限於資金規模,只從事玉米期貨交易,最後他終於創造成一筆令人驚羨的財富。他是如何辦到的?貝弗德並不相信分散投資。他的交易哲學是:挑選一個投資項目,然而全力鑽營,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在他的交易生涯中,黃豆及相關的穀物市場,是他交易的重心。

掌握行情·一舉成名

雖然貝弗德從一開始,就希望能成為一位全職的交易員,可是由於資本規模太小,因此在早期他只能做一個兼職的交易員,靠在一家小經紀公司擔任職員來餬口。他當時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從一個欠缺資金的兼職交易員變成一個具有充裕資金的專業交易員。然而貝弗德希望成為專業交易員的強烈慾望,使他勇於承擔較大的風險,籌措自己所需的資金。

到了1965年,貝弗德的資金已經從1000美元成長到1萬美元。當年,貝弗德根據自己對黃豆市場的瞭解,以及他的農業經濟教授湯瑪士·海歐納莫斯(Thomas Hieronymus)的意見,判斷黃豆價格將會上揚。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五章 控制風險 ◆ 賴瑞‧海特


賴瑞‧海特對金融市場感興趣,是被大學時代的一門課所激發出來的。然而他步入華爾街的路途就像摩西前往以色列一樣坎坷曲折。海特初入社會時,誰都無法想像這個年輕小伙子日後竟然會在金融市場上揚名立萬。

首先,他以不十分理想的成績從大學畢業之後他開始工作,儘管他曾經從事各種工作,卻沒有一項能維持長久。最後,他以充當演員與編劇維生。他寫過一部不曾拍成電影的劇本,但是電影公司選它做為備用劇本,因此這就成了他收入的穩定來源。

一天,海待在收音機裡聽到一名投資專家韓特述說自己如何以買賣原油期權而發財的經過。當天晚上,海特又在一個派對上結識披頭士的經理伯恩·依普斯坦(Brain Epstein)。這兩項遭遇終引發海特進軍金融市場的野心。海特當時心想:(「這真是一個能夠以小額投資創造財富的傢伙指披頭士的經理)。」

海特後來從依普斯坦那兒爭取到幾份填詞的合約。賴以餬口。然而他對進軍金融市場的意念卻是有增無減。後來他在接受我採訪進,曾自我調侃說:「你經常聽說某人從華爾街出來,改行作編劇,而我卻是放棄編劇,進入華爾街。」1968年,海特終於決定涉足金融市場。由於對這個領域一竅不通,於是他決定從股市經紀人做起,幾年後,他成為一名全職的期貨經紀人。

投資報酬率穩定成長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四章 大無畏的場內大戶  ◆ 湯姆‧包得文


期貨市場的交易廳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地方,每天有數百位場內交易員在其中相互推擠,並竭盡所能的高喊買進及賣出。以債券期貨市場的交易廳為例,場內就有五百名以上的場內交易員在其中活動,而且個個都是毫無所懼的巨人。交易廳之大,往往在這端發生事,而那端根本毫無所悉。

湯姆‧包得文可以說是債券交易廳內進出金額最大的交易員。他的交易規模之大,使他可以和市場主要的法人機構並列。對包得文來說,一筆交易高達2000口的合約(相當於面額達2億美元的公債),根本是司空見慣的事。而他通常在一天之中大約會從事2萬口合約(相當於面額20億美元的公債)的交易。包得文目前才三十出頭,他在六年前才涉足公債市場。

勇於冒險·獲利不貲

包得文是在1982年進入場內交易的,在此之前,他絲毫沒有交易的經驗。當時,包得文辭去了一家肉類包裝公司產品部經理的職位,而在芝加哥交易所租了一個席位。他當時的資本只有2萬5000美元,除此之外,他每月還得繳納2000美元的席位租金,以及負擔每個月至少1000美元的生活費。他的負擔其實還不止於此,當時他妻子正懷孕待產。

包得文勇於向風險挑戰的個性,是他交易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他一開始踏入這個行業,便有所獲利。他在第一年就成了百萬富翁,從此一帆風順。包得文拒絕透露他靠交易賺到的錢總數。根據我保守的估計,大約在3000萬美元左右,實際的數字可能還要更高。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三章 從經紀人到交易員  ◆ 伯恩‧吉爾伯


伯恩‧吉爾伯是從干經紀人起家的。他最初一家經紀公司在芝加哥交易所(CBT)買賣金融期貨。由於他對該公司機構 投資人客戶所提供的建議都相當成功,於是他自己也開了一個帳戶。在公債期貨上市的初期,吉爾伯可以說是芝加哥交易所最負盛名的經紀人,同時也是當地最大的交易員之一。

1986年1月,吉爾伯將其交易範圍擴大到直接管理客戶帳戶。吉爾伯除了本身的交易外,手下還有一批交易員從事公債、國庫券以及其他商品的現貨及期貨交易。吉爾伯設立了好幾家公司吉爾伯集團、吉爾伯管理公司與吉爾伯證券公司。這些公司所從事的業務包括清算、經紀與資金管理。

吉爾伯閒散的個性和他的工作似乎完全無法搭配。吉爾伯每天必須自己或是監督手下從事數百萬美元的公債交易,可是我發現他描述自己的工作就像在度假。雖然我在交易的時間內訪問吉爾伯,但是他在接受訪問時,並不十分注意當時債券市場的行情,因為他邀請我進到他私人的辦公室。「我想我們在這裡會比較舒服一些。」他說。

不經心地走入交易行業

在訪問吉爾伯的時候,我曾經提及若干我訪問過的交易員,其中一位是湯尼·沙利巴(Tony Saliba),他是當時「成功」雜誌的封面人物。吉爾伯問我是否帶著那本雜誌,於是我從公事包內拿出來遞給他。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二章 賤取如珠玉  貴出如糞土  ◆ 詹姆斯‧羅傑斯二世


詹姆斯‧羅傑斯二世是在1968年以微不足道的600美元,在股市起家的。到了1973年,他便與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合夥設立「量子基金」(Quantum Fund)。該支基金後來成為全美表現最優異的基金一。1980年,羅傑斯累積一筆財富,於是宣告退休。他所謂的「退休」,是指開始專心經營個人的投資組合,以及到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有關投資的課程。

我當時非常希望能訪問羅傑斯。他不僅是當代市場交易領域內的傳奇人物,而且總是能夠透過電視以及一些平面傳播媒體,為普通常識注入新意並給予新的詮釋。

由於我與羅傑斯並不相識,因此我寫了一封信給他,一方面請求他接受我的採訪,一方面向他解釋,我正在編寫一本有關交易員的書籍,隨信我也附贈他附我先前所寫一本有關期貨的著作。我並在書上寫了一句引自法國大哲學家福爾特爾(Voltaire)的名言:「普通常識其實並不那麼普通。」

幾天後,羅傑斯打電話給我,為贈書致謝,並且表示願意接受訪問。但是他也告訴我:「我可能不適合你採訪,因為我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爛的交易員,我不但經常持有某一部位長達數年,而且從來沒有選對進場的時機。」他認為我的採訪對像應該是高明的交易員,而不是一名成功的投資人。

我所謂的交易員,是指注重股市大勢所趨的人;投資人則是注重選擇具有獲利潛力股票的人。換句話說,我所謂的投資人永遠是多頭,而交易員則可能做多,也可能放空。我在電話中向羅傑斯解釋我如何分辨交易員與投資人,並向他強調,他正是我所希望採訪的對象。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一章 天才交易員  ◆ 艾迪‧塞柯塔


艾迪‧塞柯塔儘管在金融圈內名不見經傳,但是他的成就確實可以名列當今最高明的交易員之一,1970年代初期,塞柯塔受雇於一家經紀公司,他在這段期間,開發出第一套代客戶操作期貨的電腦交易系統。這套系統獲利能力頗高,但是該公司管理階層的橫加干預與猜忌,卻使其功能大打折扣。這段不愉快的經驗是促使塞柯塔決定自立門戶的主宰因素之一。

自立門戶·締造佳績

塞柯塔自立門戶之後,就用這套電腦交易系統為客戶和自己操作。在這段期間。塞柯塔所獲得的投資報酬率高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例如他的一位客戶在1972年投資他5000美元,到了1988年中,其投資報酬率達2500倍。就我所知,沒有一位交易員能在這段期間獲得如此高的收益。

在著手寫這本書之前、我根本沒聽過塞柯塔的名字。然而在我採訪麥可·馬可斯的時候,馬可斯卻多次提到塞柯塔,並且強調塞柯塔對其交易事業頗多助益,在訪問結束後,馬可斯對我說:「你知道嗎?你實在應該去採訪艾迪·塞柯塔。他不只是一位了不起的交易員,更是一位天才。」

馬可斯替我打電話約塞柯塔。我在電話中向塞柯塔說明纂寫本書的主旨,於是塞柯塔答應我接受採訪。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章 攻擊性的操作藝術  ◆ 保羅‧都德‧瓊斯


1987年10月可以說是投資人的夢靨,當時他們親眼目睹了全球股市重演1927年崩盤的歷史。但是,就在同一個月份,由保羅‧都德‧瓊斯所管理的都德期貨基金,卻賺得62%的投資報酬。瓊斯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交易員,交易風格與眾不同,他的表現也是同行難以望其項背的。然而最重要的,也許就是他做 到別人根本難以想像的事:連續五年的年投資報酬率都到達三位數字。

特立獨行·成就斐然

瓊斯從事交易可以說是無往不利,他是從當經紀人開始起家的,但是他在第二年就賺了100萬美元的佣金。1980年秋天,瓊斯進入紐約棉花交易所擔任場內交易員,在往後的幾年內,他又賺了數百美元。他最令人昨舌的成就,其實並不是在於他獲利豐厚,而他在於他能夠持續不斷地獲利;他在三年半的場內交易員生涯中,只有一個月遭到虧損。

1984年,瓊斯一方面因為厭倦場內交易員的工作,一方面是擔心從事場內交易的工作終究會使他失聲,於是他放棄這份工作,開創自己的新事業棗資金管理。1984年9月,瓊斯以150萬美元創立了都德期貨基金,到了1988年10月,原本投資他基金的每1000美元,都增值成為1萬7482美元,同時,他所管理的資金也長到3億3000加萬美元。事實上,瓊斯所管理的資金數目應該不止這個金額,不過瓊斯從1987年10月起停止接受投資,而開始出金。

瓊斯本人具有強烈的雙重個性。在私人的場合中,他相當隨合,然而在操盤時,他下達命令卻彷彿是凶悍殘暴的士官長。他在公眾的形象是一名狂妄自大的交易員,但是私底下卻是一位平易近人 、謙沖有禮的紳士。大眾傳播媒體對他的報導,往往偏重於他奢侈浮華的生潔方式:乞沙比克灣(Ghesapeake Bay)的華廈、300英畝的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美女、佳餚,但是他同時也以濟貧為副業。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九章 全勝交易員  ◆ 馬可‧威斯坦


馬克‧威斯坦曾經做過房地產仲介人,後來才改行擔任全職交易員。他在交易生涯的初期,由於對交易毫無所知,因此 輸錢簡直就像是在丟錢。不過,他在經歷失敗之後,開始發奮研究市場與交易之道,從此以後,除了一次慘痛的交易經驗外,所有的交易都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威斯坦從事多種交易,包括股票、股票期權、股價指數期貨、外匯以及商品期貨等。儘管他不太願意透露有關獲利的數字,不過可想而知,他進出各市場的斬獲頗豐。

我是透過一位朋友的介紹才認識威斯坦的。儘管他對我的採訪計劃頗感興趣,可是由於不喜歡曝光,因此他也不願意談論他自己。他曾經打電話給我說:「好吧,我願意接受採訪,你訂一個時間好了。」第二天,他又打電話給我說:「我改變主意了,我不想曝光。」這種反反覆覆的情況持續了好幾次。

最後,我實在忍無可忍,於是對他說:「馬克,光是打這些電話的時間,就足夠我採訪你三次了。」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討論有關採訪的事。兩個月之後,當威斯坦知道其他一些交易員接受了我的採訪,他才同意加入我的採訪計劃。

威斯坦是在一個夏天的傍晚到我的辦公室來接受採訪的。由於這棟大樓在下午五時關閉空調,因此我們只好跑到大廳進行採訪的工作。

一頭栽進交易圈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八章 商品交易的傳奇人物  ◆ 理察‧丹尼斯


理察‧丹尼斯是在1960年代末期踏入商品交易行業的。當時,他只是交易所營業廳內遞單的小弟,賺取微薄的薪水。1970年夏季,他決定自立門戶,於是向家人借了1600美元,在美中交易所(Mid America Exchange)買了一個會員席位。

美中交易所是一個小型的交易所,合約規模小於其它各主要交易所。不過,由於其每筆合約金額較低,因此比較能夠吸引資金較少的掮客與投機客。對剛出道而且擁有資金不多的丹尼斯來說,美中交易所是再適合他不過的了。此外,美中交易所也是丹尼斯唯一能買得起會員資格的交易所。

美中交易所的會員資格花了丹尼斯1200美元,他的可運用資金因此只剩下400美元。說來令人難以置信,丹尼斯最後竟然把這筆小額資金變成一筆約為2億美元的財富。套句他父親說的話:「我們這麼說好了,理察很會運用這400美元。」

堅守原則的傳奇人物

儘管丹尼斯是一位頂尖的交易員,他也經歷過幾次重大挫敗。其中一次是在1987年底到1988年初,丹尼斯基金損失的金額高達50%,而他私人的帳戶也遭逢相同的命運。正如他寫給投資人的公開信:「我個人的損失與您所遭遇的損失一樣慘重。」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七章 操作心理學專家  ◆范塔普博士


范塔普博士於1975年獲得奧科拉荷馬大學心理博士學位之後,畢生從事心理壓力與人類工作表現關係的研究。1982年,他成功地設計了投資心理測驗,用以衡量導致金融操作成功及失敗的心理特徵。數以干計的投機客和投資人接受過他的心理測驗和咨詢。他也寫過五本探討如何使投資邁向成功的暢銷書。

目前,范塔普博士全心全意投注於為交易員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並將研究重心放在發掘傑出交易員的心理特徵。范塔普博士以為,透過模仿學習傑出交易員致勝的心理特徵,可以成功地改善任何交易中的操作績效。

問:你是在什麼情況下對心理學和金融操作之間的關係感興建的?

答:研究所畢業後,我一直從事於毒品如何影響人類工作績效的研究。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之後,我又從事了八年有關傳統心理學的研究。我曾經買賣期權(Options),但卻輸了錢。事實上,我不但輸錢輸的很快,而且一直輸,於是我決定退場。我認為輸和我個人的心理必然存在著某些關係。

在偶然的機會中,我參加了一個理財課程,課堂上傳授的一項原則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必須是自己心態的反映。我曾經閱讀不少關於金融操作心理學的文章,但總認為書中記述的原則僅是一些經驗談,因此我想證實這些原則的正確性。我這樣做的原因是希望建立自己的投資心理學,並對導致投資成敗的因素加以檢定。於是我設計了一份問卷寄給某家市場資訊公司,請他們幫我寄給論的讀者。總之,我收到大約一千份的回函,這引起了我研究這個領域的興趣。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六章 縱橫全球的外匯交易員  ◆ 布魯斯‧柯凡納


布魯斯‧柯凡納也許是當今舉世進出金額最大的銀行外匯交易與外匯期貨交易員。他單單在1987年,就為自己及其基金投資人賺進3億美元。過去十年,他的平均年投資報酬率高達87%,也就是說,你在1978年初,只要投資柯凡納的基金2000美元,10年後,你的投資可以成長到100萬美元。

柯凡納雖然是一位超級交易員,不過他本人卻極力避免成為一名公眾人物。他在接受我的訪問之前,木曾接受過其他任何傳播媒體的採訪。。他後來對我說:「你也許奇怪為什麼我會接受你的採購。」事實上,我的確有這樣的疑問,而我也一直假設他是基於信賴關係才同意接受我的採訪。在7年前,我與柯凡納曾有一段同事之誼,當時他是商品公司的首席交易員,而我在該公司擔任分析師。

柯凡納向我解釋:「我似乎難以躲避公眾的注意,但是一般傳播媒體的報導往往會誇大其辭與失真,而我認為你採訪應該可以記錄我的真實面。光看柯凡納的外表,實在難以想像他會是一個經常進出數十億美元的超級交易員。他那睿智自在的神態,總讓人以為他是一位 大學教授。事實上,他在成為交易員以前,的確也是一位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士。

被收益率曲線迷住了

柯凡納從哈佛大學畢業後,便在哈佛大學與賓州州立大學扭任政治學教授。雖然他喜歡教書,卻並不熱衷於學術生涯。他說:「我不喜歡每天一大早面對稿紙,寫一些好像充滿智慧,其實是深奧難懂的哲理。」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五章 有志者事竟成  ◆ 麥可‧馬可斯


麥可‧馬可斯最早在一家經紀商擔任商品研究分析師。不過,他對交易的濃厚興趣,終於驅使他放棄這個高薪的職位,而全心全意投入商品交易的領域當中。他在做了一陣子場內

交易員後,進入商品公司(Commodities Corporation)服務。商品公司是一家僱用專業交易員為其基金從事操作的公司,馬可斯後來成為該公司最成功的交易員之一。幾年來,他所賺得的利;閏,甚至超過其他交易員所賺的總合。他在十年之間,使公司的資金增長了二千五百倍,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與馬可斯初次見面,是我到雷諾證券公司(Reynolds Securties)擔任期貨研究分析師的時候。當時,馬可斯已跳槽到雷諾證券公司的競爭對手處,擔任與我同樣性質的工作。而我相信,進入雷諾證券公司就是要接替他的職位。

我們在事業生涯初期定期見面,並交換意見。當我們對市場定勢產生意見不合時,儘管我總是認為自己的分析是正確的,但是市場最後卻總是證明馬可斯的預測較為準確。後來,馬可斯搬到西海岸,並成為一個成功的交易員。當我初次興起要寫這本書的念頭時,即想到要訪問馬可斯。馬可斯對我所要求的初步反應是:同意接受訪問,不過態度並不是十分肯定。幾個星期後。他又有些退縮,並希望以假名來接受訪問。我非常失望,因為馬可斯是我有幸認識最高明的交易員之一。幸好我們一位好朋友,幫助我說服馬可斯改變主意。

採訪馬可斯的時候,我已有七年未和他見面了。這次訪問是在馬可斯家中進行的。他的家是一棟雙拼式的建築物,位於山崖之上,可以俯覽南加州的海灘。這棟建築物的大門氣勢恢宏(我的助手形容它為「了不起的大門」),連坦克車都難以越雷池一步。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章 冠軍交易員  ◆ 馬蒂‧舒華茲


馬蒂‧舒華茲是在股市收盤後,在他的辦公室接受我的採訪。我發現舒華茲對於操盤所持有的某些觀點相當武斷與偏激,這樣的觀點有時甚至會使他對於某些交易行為如電腦程式交易,感到氣憤不已。然而舒華茲本人承認,氣憤與不平是促使他從事交易的原動力之一。

市場即是競技場

舒華茲的操作並沒有「順勢而行」之類的原則。他認為,市場就是競技場,而其他的交易員都是他的死敵。

另外,我也為舒華茲每天做一成不變的功課感到驚訝不已。當我抵達他辦公室時,他正在進行市場分析,在我採訪的時候,他一直沒有停下手邊的工作。當天晚上我離開他的辦公室,他的分析工作還沒有結束。儘管他看來已經相當疲倦,可是我相信他一定會等到分析工作結束才休息。過去9年來,舒華茲一直是以此宗教狂熱式地精神做每天的功課,從來沒有間斷。

舒華茲在成為成功的專業交易員之前,曾經有10年的時間在股市中浮沉。在交易生涯的初期,他只是一位證券分析師,然而如他所說的,在這段期間,他經常因為交易虧損而瀕臨破產邊緣。最後,他終於改變交易策略,而使自己從經常遭逢虧損的狀態轉變成持續獲利的交易員。舒華茲從1979年成為專業交易員之後,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一直高得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平均每月的虧損從沒有越過其資產價值的3%。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章 獨到的操作理念  ◆ 麥可‧史坦哈德


麥可‧史坦哈德對股市發生興趣,可以追溯到他行「割禮」的時候。當時,他父親贈與他200股股票做為賀禮。史坦哈德回憶,他在青少年時期,經常在當地的證券公司參觀,然而他的朋友卻都逗留在外面玩棒球。

史坦哈德聰穎過人,1960年他才19歲,便從賓州大學的華頓學院畢業。畢業後,史坦哈德便邁進華爾街,擔任助理分析的工作。到1967年,已經小有名氣的史坦哈德和兩位合夥人成立了史坦哈德·范·伯考維茲投資公司<Investment Firm of Seeinhardt,Fine and Berkowitz>。這家公司是史坦哈德合夥公司<Seeinhardt Partners>的前身(范和伯考維茲在1970年代末期與史坦哈德拆伙)。

史坦哈德創業至今,已有21個年頭,公司在這段期間的成就斐然,年投資報酬率高達30%以上,相形之下,史坦普五百種股價指數同期的平均年漲幅卻只有8.9%。換句話說,如果你在1967年投資史坦哈德1000美元,到1988年春季,你收穫得9萬3000美元,但是如果你投資史坦普股價指數,你則只能拿到6400美元而已。

要求嚴格的老船長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章   投資股票彷彿尋寶  ◆ 大衛‧瑞安


大衛‧瑞安不認為購買低價股是好的投資方式,但他並非一直如此。瑞安回憶他在13歲時,曾經翻閱《華爾街日報》,找到一支股價只有1美元的股票。於是,他拿著報紙問他父親說:「假如我籌到1塊錢,我能不能買這支股票?」他父親就告訴他,事情並非這樣簡單:「在購買股票之前,你必須對該股票的上市公司做一些研究。」,他父親解釋。

從糖棒開始的投資生涯

幾天之後,瑞安在《華爾街日報》上看到一篇有關華德食品公司(Wards Foods Co.)的文章。該公司是製造蜂蜜糖棒的廠商,它對瑞安而言,似乎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目標,因為他非常喜愛吃蜂蜜糖棒。後來他父親替他開了一個帳戶,於是他買了10股華德公司的股票。

記得他當時一再向朋友推薦華德食品公司的蜂蜜糖棒。他認為,只要他的朋友多買華德食品公司的蜂蜜糖棒,該公司的業績就會大增,而他的股票也會因此上漲。瑞安的股票投資生涯就此正式展開。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第一章   選股的藝術 ◆威廉‧歐尼爾


威廉‧歐尼爾是美國經濟制度的狂熱支持者與樂天派人士。他說:「在美國,每年都會出現許多大好良機,你應該隨時准備掌握這些機會。你將會發現一粒小小的橡樹種籽,也可以長成巨大的橡樹。只是辛勤工作,就可能成功。在美國,一個人的成功之道就在於決心與毅力。」

歐尼爾本身便是一個例證:一個典型美國式的成功故事。歐尼爾出生於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奧克拉荷馬州,並在德州長大。他既是一位高明的投資人,也是一位殷實的商人。

歐尼爾的股市交易生涯始於1958年。他當時擔任海登·史東公司的證券經紀商,而他日後的投資策略就是在這時期成型的。歐尼爾從事交易一開始便相當成功。從1962年到1963年間,他以多空交替的操作手法,將自己5000美元的資本成長到20萬美元。

向華爾街日報挑戰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七章 蘇黎士投機定律


賺錢有沒有方法?事實上,這個問題一直令許多想要發財的人感到困擾。台灣股市已經飄漲三、四個年頭,您是否賺到了錢?您對自己操作的表現感到滿意嗎?是不是有改善的方法?

您能擊敗股市嗎?或是說,您操作股票所獲得的投資報酬率,會比股市的表現好嗎?如果是,那麼你已經稱得上專家,甚至可說是贏家,不必再另請高明,而大可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操作,否則就不妨平心靜氣的反省自己為什麼無法擊敗股市。

但是什麼是股市的表現呢?簡單的說就是股市的漲幅。以1989年台灣股市為例,1月5日台灣股價加權指數是4873.01點,12月28日封關時指數漲到了9624.18,年漲幅約為97%,這就是股市的表現。如果你的操作成績低於97%,這就表示你已經被當了。

這種說法的理由是,如果你在元月1日將資金投入,經過一年的時間,你的本金也應該和服市同步增長,根本無庸費心,因為股市的浪潮自然會將你的錢往上推,只要你搭上了這條船。或許你不認為這是合理的說法,但我們也無須爭論。這裡所要說的是,如果你對自己的操作成績不滿意,或是認為自己的表現比股市差,那就不妨看看蘇黎士投機定律的教導是否能改善你的投資成績?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