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股票作手:傑西‧李佛摩

95.4.25整理

BY 華爾街操盤高手 【作者】約翰‧波伊克(John Boik)【譯者】羅耀宗,內容出處

股票作手:傑西‧李佛摩
(名言)「用盡心機,賺不到錢;縮手不動,錢財上門。」

獨行其是的曠世奇才
1877年7月26日,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生於麻州,家境窮困,父親在新英格蘭與天爭地,務農為生。生活現狀不能滿足年幼的傑西。父親要他輟學,子承父業,才十四歲的他,毅然離家遠走高飛。他啟程前往波士頓,口袋裡只裝著母親給的幾塊錢。他在潘偉伯公司(Payne Webber)找到一份抄黑板的差事,工資微薄,每個星期才領六美元。潘偉伯雇有行情收報員,坐在營業廳,行情收報機的股票報價一進來,就得儘快扯開嗓門大喊。李佛摩的新工作,是一聽到報價喊出,趕緊將數字抄寫在大黑板上。黑板蓋滿了這家經紀公司的整個牆面。

李佛摩在學校數學本來就很好,華爾街的報價行情,正好投其所好,儘可發揮所長。他天賦異稟,數字過目不忘,有如相片般牢記腦海裡。其實,小時候在學校,他一年就念完三年的數學課程。他趁在潘偉伯上班之便,記住各種股票的價格和代號。他像渴馬奔泉般,貪婪地研讀行情,全神貫注緊盯著報價紙帶。他也開始作筆記,把抄黑板時抄到的數字記下來,而且很快就發現,裡面有一些型態躍然紙上。他在像日記般的筆記簿裡記下幾千筆價格變動,埋首研讀它們,尋找那些特殊的型態。由此可見,李佛摩才十五歲,已經十分認真地研究股票型態和價格變化。「在職訓練」讓他親眼目睹股市裡面的交投活動,以及人們如何參與市場。他注意到,大部分人的行為舉止亂無章法,不照一定的規則或既定的計畫去做,也不肯下工夫研究股市和它的走勢,所以投資股市穩賠不賺。

他的第一筆交易,是和朋友一起做的。他們湊了五美元,買百靈頓(Burlington)的股票,因為李佛摩的朋友認為這支股票會漲。他們在一家空殼證券商(bucket shop,譯註:空殼證券商是指不誠實且未登記的證券經紀商,利用客戶的資金,投機性買賣股票和商品,或者接受客戶下單買賣,卻未透過交易所進行交易)下單買賣。空殼證券商很適合拿小錢去投機。投機客基本上是賭股價下一步往哪裡走。也就是說,這是非常短線的操作。你也不必真的擁有股票,才能放手一搏,但是萬一股價走勢對你不利,賠掉10%之後,你會遭到斷頭的噩運。這等於是實施10%保證金的規定。李佛摩因此養成習慣,在操作生涯的大部分時候,恪遵嚴格的認賠出場守則。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經驗的累積,他更上一層樓,能在損失不到10%的時候,就斷然認賠出場。

投資百靈頓之前,李佛摩查了他的筆記簿,看了它最近的交易型態,相信價格一定上漲。所以說,他在十五歲的時候第一次買賣股票,而且最後分到3.12美元的利潤。

他繼續在空殼證券商交易。十六歲時,靠交易股票賺到的錢,已經多於潘偉伯給他的工資。等到賺進一千美元,他辭掉工作,全心全力在空殼證券商交易股票。

李佛摩賺進很多錢,損害到空殼證券商的利潤,二十歲那年,波士頓和紐約兩地的空殼證券商都下達禁足令,不准他進場買賣(但他依然來回涉足兩地的空殼證券商,如果在某座城市被發現,就跳到另一座城市去操作)。由於操作十分成功,有人稱他是「拼命三郎」(The Boy Plunger)。空殼證券商不想和他扯上關係,更不希望看到他用贏錢的操作手法,從他們的號子不斷把錢掏走。

李佛摩躊躇滿志,決定前往紐約,操作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掛牌交易的股票。畢竟,那裡是群英薈萃之地,他準備在這個廣闊的天地裡一試身手。他選了一家經紀公司開立帳戶,用2,500美元當本錢。以前在空殼證券商操作股票,帳戶裡的資金一度高達一萬美元。

好不容易賺來的利潤慢慢賠掉,李佛摩嘗到苦頭,終於曉得操作不見得一直那麼容易。因此,他開始分析自己犯下哪些錯誤,造成虧損。詳細分析過去的錯誤,成了李佛摩日後十分重要的成功特質。這也是他最佳的學習工具之一。

◎ 詳細分析過去犯下的錯誤,是李佛摩十分重要的成功特質。◎

李佛摩在第一階段的分析期間,學到一個教訓,那就是他性子急,老是認為非進場操作不可。急性子到了市場,往往一時衝動就操作,卻很少能夠獲利。他因為這個錯誤,付出慘痛的代價;但是直到今天,許多交易人還在犯相同的錯誤。

李佛摩並沒有在紐約揚名立萬。六個月內,不但賠個精光,還向經紀公司告貸500美元。他帶著這筆錢重作馮婦,回到空殼證券商撈取賭本。他發現,空殼證券商一向立即報價,紐約則延後報價。他那時的作法,是根據即時報價,迅速交易。兩天後,他抱著2,800美元回到紐約,並將500美元還給經紀公司。

不過,回到紐約後,他發現操作起來還是比他想像困難得多,依舊只能勉強打平,只好最後一次重回空殼證券商。李佛摩掩飾身分進場操作,帳戶裡面的錢果然很快增加到一萬美元。就在這個時候,空殼證券商的老闆終於又逮到他,永遠禁止他進門。

1901年,股市展開強勁的多頭行情,李佛摩在紐約操作紐約證交所掛牌的股票,作多(買進)北太平洋(Northern Pacific)公司的股票,一萬美元轉眼間變成五萬美元。接著,他認為股市就要短暫回檔,於是建立兩個空頭部位(先向經紀商借股票賣出,再以較低的價格買回,賺取其中的差價),想不到已經到手的利潤很快全吐了回去。這兩筆操作雖然賠錢,但他原來的看法是對的,可惜因為成交量龐大,造成延誤,股價一反轉,馬上就賠錢。

這次的經驗,讓他體會到在紐約證交所執行非常短線的交易十分困難。李佛摩曉得,組織化的交易,過程比較複雜,不同於空殼證券商即時進行的交易環境,所以必須學習如何適應。1901年春,李佛摩再次賠個精光。不久,他發現一家交易混合式證券、新開張的空殼證券商。他想,進場交易這些混合式證券,也許很快又能撈到一筆本錢。前後約一年的時間內,他真的賺進不少,直到也被這些空殼證券商發現,並且謝絕往來。

李佛摩一而再,再而三賠損,這教會他一件事:人必須賠上白花花的銀子,才會弄懂市場的運作方式。為了成功,他不到黃河心不死,並且繼續從本身的錯誤和經驗中學習。

這個時候,他也發現了時間要素。股票交易的時間要素,是指操作時務必保持耐性,時日一久,一定有所獲。這和人生中大部分的努力沒有兩樣。它的另一層意思,是指瞭解股票是怎麼交易的。空殼證券商的時間要素非常短暫且緊迫,因為它們的設立和經營方式,賭博成分比較濃厚。紐約證交所的時間要素,則延遲較多,不是立即成交。另外,在紐約證交所買進股票,真的就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紐約證交所的運作方式和空殼證券商的經營方式,有時間上的差異,所以市場參與者必須對未來的時間做出更多的反應。這便需要保持耐性。多年後,耐性成了李佛摩的一大特質,好幾次操作更因此而大賺特賺。時間要素也向他證明:股票投機成功之路,得走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市場參與者不會一夕致富。

◎ 交易股票務必保持耐性,時間一久,定有所獲。◎

他對這件事深信不疑,因為他手上的資金,已經上下來回好幾趟。年紀輕輕,他已經創下多項紀錄。十五歲那年,他賺到第一個一千美元。不到二十一歲,賺進第一個一萬美元。帳戶裡的資金,曾經上升到五萬美元,兩天後,又全部還給了市場。他嘗盡市場上的酸甜苦辣,卻依然鍥而不捨,因為他知道得很清楚,他將靠市場過生活。

就在此時,李佛摩定義了一件事。他把事前研判市場動向的行為,定義為賭博。尤其研判市場將往哪裡走,是很難做到的事,而且他發現機率對散戶交易人不利。他把「投機」定義為能夠保持耐性,而且只在市場狀況發出適合投機的訊號時才有所動作。

#他很早就不斷學習超群出眾所需的新技能,也嚴以律己、堅持不懈,時時改進本身的操作守則。#
這時的李佛摩,稱不上是專家。他聽信別人所說的話和他們所謂的「小道消息」。他的操作次數也太過頻繁。他犯下的另一個錯誤,是太早獲利了結,尤其是在多頭市場中。這段時期,他也發現大盤的重要性,認清和瞭解市場整體的表現,以及大盤如何影響大部分的股票,是很重要的事情。他必須學習如何解讀市場目前的所作所為,以及現在處於什麼階段,而不是嘗試去預測它將來會做出什麼事。

◎ 解讀市場目前的所作所為,以及現在處於什麼階段,而非嘗試去預測它將來會做出什麼事。◎

早年的李佛摩懂得不斷學習。他發現,在股票市場中失去耐性,是一個人所能犯的最大錯誤之一。經由經驗,他學會對自己的判斷信之不疑。他用心觀察,所以對自己的判斷滿懷信心,也不會因為市場經常發生的小波動而分心。

經驗日積月累,他的策略開始開花結果,到了三十歲,操作起來更為得心應手。這時,他發展出
#試探性操作策略#(probing strategy,本章後面會談得更詳細)。
另一個他採行的重要策略,則是
#金字塔操作策略#(pyramiding strategy)。
金字塔操作策略,也是本書介紹的其他所有傑出交易人遵循不悖的重要操作守則。金字塔操作法是指在股票上漲途中加碼經營。不妨想像,這套策略在當時聽起來多麼背離常理,因為大部分人都認為,要買到便宜貨,應該逢低承接,而不是愈買愈高才對。李佛摩的想法卻不同,他認為,最近買進的股票,如果走勢證明你是對的,放手買進更多,這個觀念會使你得到的報酬錦上添花。李佛摩發現,觀察一支股票的價格走勢而買進之後,如果價格繼續上漲,那麼從股價的走勢,能夠證明他做對了決定。做了正確的決定,這件事獲得證實,足以證明他應該繼續買進更多的股票。錦上添花的效果,會使股票投資利益更上一層樓。

1906年底,市場的上升趨勢難以繼續維持,李佛摩於是將試探性操作策略和金字塔操作策略用在放空上,隨著價格下跌,空頭部位的規模愈來愈大。1907年的空頭市場初期階段,他的放空操作獲利十分可觀,不到三十一歲,已經當上百萬富翁。

李佛摩看準了1907年的崩盤,10月24日軋平和回補空頭部位,一天之內就賺進300萬美元。1907年10月,當時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家摩根(J.P. Morgan)注入必要的流動性到市場,維持市場繼續運轉不墜,把華爾街從近乎崩潰邊緣拯救回來。摩根甚至親自直接向李佛摩致意,請他停止放空。連大名鼎鼎的摩根,也承認李佛摩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力量,可見李佛摩在華爾街的聲名和影響力之一斑。

華爾街大空頭
到這個時候,李佛摩確實成了華爾街上的知名人物。新富李佛摩發現,大錢要靠市場大波動來賺取。他的空頭部位在1907年的股市崩盤大撈一票,因此贏得「華爾街大空頭」(The Great Bear of Wall Street)的稱號。在那些賺錢的年頭裡,李佛摩一再表示,他相信股市分析必須一做再做,永不止息;這是操作成功缺之不可的要素。

◎ 成功操作股票不可或缺的有利要素:永不止息地做股市分析。◎

征服股票市場之後,李佛摩也揮軍直擊商品市場(commodities market)。他和當時人稱棉花大王的帕西‧湯瑪斯(Percy Thomas)搭上線。不過,李佛摩開始和湯瑪斯往來時,湯瑪斯已經因為幾次操作不順,失去所有的財富。不幸李佛摩這時的耳朵是用棉花做,因為他看重湯瑪斯以前操作得很成功,仍然被視為棉花界的傳奇人物。湯瑪斯說服李佛摩建立棉花部位。李佛摩很快就發現,他的棉花多頭部位損失慘重。這次棉花交易,賠掉以前獲利交易賺進的幾百萬美元,主要原因是他打破了早年花很多時間好不容易發展出來的許多市場操作守則。

李佛摩違反了獨自操作,不輕易聽信他人之言的守則。他也違背迅速認賠出場的守則,繼續死抱賠錢的部位。這次的經驗,令他情緒激昂,為了把錢撈回來,不顧一切拼命操作,結果賠得更慘。李佛摩現在深陷債務之中,債權人多達好幾位。他意氣更為消沉,開始失去信心,而這種心理狀態,是股票交易人的殺手。

李佛摩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操作才恢復獲利。從1910年到1914年,市場大致平中帶軟(1914年8月到12月中旬,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市場關閉)。這時李佛摩已經一文不名,抑鬱寡歡,積欠債權人100萬美元以上。再說,這些平軟的年頭裡,市場也缺乏大好機會。為了讓頭腦冷靜下來,蓄積重回遊戲場的實力,1914年他決定宣告破產。不過,他的運氣還是相當背。1915年,處於戰時的市場漲勢中,一家經紀商借他五百股,價格不限。六個星期的時間內,他什麼事情也沒做,只顧著研究市場和觀察行情。他注意到,股票會建立起某些標準價位(par level)。這個古老的操作原則,其實他在空殼證券商操作時曾經用過。所謂標準價位,是指一支股票站上每股100美元或200美元等整數數字後,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很高。

他以98美元的價格買進伯利恆鋼鐵(Bethlehem Steel),看著它漲上100美元後繼續上揚。價格漲到每股114美元,再買500股。隔天價格升抵145美元,他出脫手中持有的1,000股股票,獲利5萬美元。這筆交易有助於他恢復信心,促使他再次遵循自己的操作守則。帳戶裡的資金一度達到50萬美元,1915年結束時還剩15萬美元。

1916年底,李佛摩開始放空。市場很快就轉為下滑。當時非常有名的「洩密案」爆發,傳說威爾遜總統即將向德國人提出和平計畫,導致許多領先股作頭反轉。華爾街認為這是利空消息,因為會傷害戰時供應物資給外國的經濟榮景。李佛摩的朋友巴魯克(Bernard Baruch;第二章的主角)也在市場放空,據說靠洩密案賺進300萬美元。國會成立一個委員會,調查洩密案,傳喚巴魯克和李佛摩作證。巴魯克坦承那段期間,他的空頭部位獲利47萬美元,但堅決表示,絕不是靠預先取得傳言中的資訊。不過,紐約證交所還是頒訂一條新規定,不准依賴洩密資訊進行交易。當然了,這條規定很難執行,卻由此可見李佛摩和巴魯克當時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李佛摩則表示,1916年股市上漲期間他作多,稍後幾個月市場重挫時放空,合計賺進約300萬美元。

1917年4月6日,美國捲進第一次世界大戰。李佛摩在市場上多次操作都告捷,開始償還以前積欠的所有債務。不過,從法律面來說,1914年聲請破產後,他其實免除了償債的義務。四十歲那年,他也設立一個信託帳戶,確保自己不會再次破產。

聲譽再起
1917年,李佛摩恢復了在華爾街的顯赫聲譽。1917年5月13日,《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說:「華爾街浮誇不實的交易人退場:目前的投機客和以前煽風點火的市場炒手比起來,更像是學生和經濟學家。」這篇文章特別提到李佛摩和巴魯克,並且進一步點明他們是市場大戶,也是華爾街上深具影響力和成功的股票交易人。

1920年代,李佛摩認為,經驗是在市場上繼續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他身為華爾街最優秀和最成功交易人之一的聲譽與日俱隆。他實現了美國人的夢想,因為遵循本身的操作守則而積金累玉。他始終認為自己是市場上的學生,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學習。李佛摩深信,沒人能夠精通市場。

◎ 李佛摩深信,沒人能夠精通市場。經驗是在市場上繼續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

大約這個時候,他開始認知到,
#發掘市場強大走勢中的真正領先股,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他持續研究領先股如何脫穎而出,並且綻現強勁的漲勢。他下工夫研究行情,提升自己對市場如何運作的認識,進而改善他的行業領先股方法。他發現,市場每次發動新的強勁上升趨勢,通常會因為濃厚的獲利預期心理,而在新的領先行業中,製造這些新的領先股。他因此一再見到基本面對市場和股價走勢十分重要。他也發現,同一股群中的若干股票傾向於齊上齊下,以及領先股群傾向於與大盤亦步亦趨。這些發現,對於他在1929年股市大崩盤中登上更高的巔峰大有幫助。

從1928年冬到1929年春,多頭市場全力奔馳。李佛摩一路作多,獲利可觀。他接著開始留意市場的頭部是否將形成。1929年夏初,他軋平所有的多頭部位,改為逢漲必賣。他也認為市場已經漲過頭。他看到市場大漲之後,開始出現橫向移動的交易型態,一改原來的激升走勢。他開始往空方派出探子,探查情勢。

李佛摩的試探性操作策略,是在操作之初先建立小部位。如果操作順利,只要走勢往他預期的方向行進,就繼續加碼買進(或者放空)更多的股票,這即是他的金字塔操作策略。他總是在價格上漲途中,執行逢高攤平操作,而不是下跌時逢低攤平(averaging down)。逢低攤平的操作方法,在他那個時代,以及現在大部分時候,都是比較多人使用的方法。他會向許多不同的營業員下單,以免行蹤被華爾街發現,因為金融圈內不少人對他的操作力量和名聲很感興趣。

試探性操作策略如果開始建功,李佛摩就能確定市場正要反轉向下,因為價格已經以不可思議的速度上漲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這是本書所有傑出交易人運用的重要技巧之一。當一切事情看起來美好得無以復加的時候,他們總會留意市場中的蛛絲馬跡,藉以研判是不是就要變盤。

1929年,市場早就發出崩盤在即的許多訊號。那時的領先股已經停止再創新高價,走勢遲滯不前。「聰明錢」開始逢高拋售。幾乎每個人都用10%的保證金買了股票,而且認為自己早就成了股市專家,逢人就高談闊論股票經。這種熱過頭的現象,正是一個明顯的訊號,告訴我們:當每一個人都投入股市,就再也找不到更多的買盤力道,能將市場推得更高。

1929年10月,市場終於崩盤時,李佛摩坐擁幾個月來陸續建立的龐大空頭部位。這些空頭部位一經回補,數百萬美元的利潤應聲落袋。許多人因為無力補繳保證金而遭斷頭,據稱也有不少人從辦公大樓跳樓自殺,李佛摩卻大有斬獲,獲利之高,為歷年來難得一見。事實上,由於以前的「華爾街大空頭」盛名之累,許多人怪罪他造成股市崩盤,更有人因為失去曾經擁有的一切,揚言取他性命。崩盤後不久,《紐約時報》甚至刊出一篇文章,標題是「李佛摩據稱帶領一群人狂賣高價證券……」。

股市崩盤後,國會通過「證券交易法」(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成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urities Exchange Commission),希望藉全面改革股票交易法規,把穩定和秩序帶進市場。縱使如此,李佛摩得到的結論是,他不必改變自己的操作守則,因為
#人性根本不會改變,而左右股票市場最後的力量,正是人性#。

雖然李佛摩靠放空賺了好幾百萬美元(例如1929年),但是放空股票,要取得優異的成績,通常比較困難,因為承受的潛在虧損無限大。股票可以一直漲上去,但最多只能跌到零。放空操作要成功,也必須用更強的力量去控制你的情緒,而且反應必須更為快速才行,因為價格下跌的驅動力量是恐懼,價格上漲的驅動力量則是希望。由於恐懼激起的反應比希望快,所以你必須能夠因應市場整體心理面更快的變化。

李佛摩雖然賺得巨額財富,終其一生,卻得面對許多私人問題帶來的挑戰。他歷經婚姻不諧、離婚、其他的家庭問題,心如死灰,形如槁木。1930年代,他在操作上的收穫,不如從前,因此對自己遭遇的問題更加灰心喪意。1934年,他再度聲請破產,市場上傳稱,他失去僅僅五年前賺進的財富。從他因為私人生活問題而致心灰意冷,可以看出保持心緒平衡十分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上持續獲利,並且避免犯下代價慘重的錯誤。李佛摩後來的種種表現,和他如日中天、譽滿華爾街時,嚴以律己的生活風格大相逕庭。

成功紀實
1939年底,他決定寫一本書,談他的操作策略。1940年3月,李佛摩所著《股票作手傑西‧李佛摩爾操盤術》(How to Trade in Stocks,中文版由寰宇出版)一書出版。這本書賣得並不好,主要是因為經濟大蕭條的陰影揮之不去,人們對股票市場興趣缺缺。但是這本原創性的著作,對所有渴望有所成的交易人,都是必讀好書。
新書出版後才幾個月,1940年11月28日,陷入深度抑鬱症的李佛摩舉槍自盡,立時身亡。

在李佛摩眼裡,股票市場是世界上最巨大、最複雜的挑戰。他最渴望和最大的樂趣,是把華爾街的這場遊戲玩得出神入化。李佛摩相信股票投機不只是純粹的科學,更是一種藝術形式。

許多人認為李佛摩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股票交易人。艾德溫‧勒菲佛(Edwin Lefevre)1923年出版的投資經典之作《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以小說體的形式,記述李佛摩的一生。直到今天,《股票作手回憶錄》仍是最多人閱讀和極力推薦的投資著作之一。理查‧懷科夫(Richard Wyckoff)寫了一本小書,書名叫《李佛摩的股票操作方法》(Jesse Livermore's Methods of Trading in Stocks),詳述李佛摩許多獨特的操作策略。多年來,談李佛摩的其他文章和書籍不勝枚舉,這個人傳奇性的一生,時至今日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李佛摩以他的獨到創見,發掘在股票市場行得通和行不通的作法,為無數交易人指出一條明路。他孑然一身,注重私密,個人的操作和紀錄,不對外揭露。他為人所不敢為,率先買進價格屢創新高和突破阻力點的股票。反觀一般人則相信,買得愈低、愈便宜愈好。李佛摩常說:每次違背自己的守則,他一定賠錢;遵循守則,就一定賺錢。他投入無數的心力,分析市場和研究投機理論。生活上,則律己甚嚴,要求時時都能有登峰造極的表現。他犯過大部分人在市場都會犯的所有錯誤,但是他不但從中學習,更埋首閱讀報價行情和研究市場,持續不斷學習更多的知識。

多年來,他常被引用的一句名言是:「華爾街不曾變過。口袋變了,股票變了,華爾街卻從來沒變,因為人性沒變。」這句話點出了心理因素在市場上的重要性。他相信,由於希望、恐懼、貪婪和無知,人在市場中的行為和反應方式始終如一。這是無數的股票型態一再重複出現的原因。

◎ 李佛摩說:「華爾街不曾變過。口袋變了,股票變了,華爾街卻從來沒變,因為人性沒變。」◎

李佛摩也相信,股市是最難取得成功的地方之一,因為這裡牽涉到許多人和許多人性。人會研判股價的趨勢和未來的方向。這是很難一展所長的地方,因為控制和克服人性十分困難。李佛摩對市場的心理層面非常感興趣,曾經去上心理學課程,所花心血不亞於研究證券。從研讀這些課程,可以看出李佛摩十分熱中於瞭解市場的每一個層面,即使大部分人可能不認為那些領域和證券業搭得上邊。李佛摩願意掌握每一個機會,去改善他的操作技巧。
從1892年到1940年,李佛摩積極參與股票操作長達四十八年。這麼多年的經驗,度過無數次的興衰起伏、破產、驚人的財富,他發展出幾套操作獲利的策略。

李佛摩的獲利之道:設定操作守則標竿
李佛摩的股票操作策略隨著時間而演進。其實,操作股票是他唯一真正的事業。他歷經多次的挫敗,也曾有多次春風得意的經驗。他不斷學習哪些方法在股票市場行得通,哪些方法行不通,努力追求完美。
以下逐一討論他設計的策略。追隨他的許多傑出交易人,也在他們本身的操作守則中執行這些策略。

成功交易人的技巧與特質
李佛摩相信,成功的交易人必須具備一些特質;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操作股票。愚蠢、懶惰,或者情緒有欠平衡,尤其是想要迅速致富的人,不適合從事這一行。李佛摩認為,懷有一夕致富心理的人不宜進場,這一點很重要。

#操作成功的關鍵之一,是瞭解前面所說的時間要素#。
李佛摩十分尊重時間要素,堅信不應該拿市場做為迅速致富的工具。以那種方式去看市場,極為危險,而且通常會落到恰好相反的下場。至於李佛摩後來一直處理不好,最後甚至以悲劇性的死亡收場的情緒平衡,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因為股票市場上的勝負,情緒之戰的成分濃於理性之戰。
李佛摩相信,
#鎮靜是操作成功必備的特質之一#。
他曉得,健全的精神平衡狀態——不被希望或恐懼牽著鼻子走──是成功交易人擁有的重要技能。耐心等候適當的機會現身,是另一項必備的技能。缺乏耐性的交易人,容易自暴其短,也是發生虧損的主要原因。另外,
#三緘其口,不將自己的虧損和獲利透露給別人知道,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始終不斷研究市場的工作倫理,同樣缺之不可#。

李佛摩把股票投機當做專職工作,因為這件事必須全力以赴,才能交出優異的成績。成功的醫生或律師需要受過良好的訓練,並且努力鑽研本行知識。股票交易人也沒有兩樣。大部分人不認為股票市場需要像醫生或律師投入那麼多的心血。他們覺得,踏進市場操作股票,相當簡單,不費吹灰之力,因為只要指示營業員下單買賣就行。或者,聽些小道消息,然後採取行動,錢就會自動送上門。如果你沒有受過適當的訓練,並且取得執照,正常人不會請你開刀或者上法庭為他辯護。股票操作也是同樣的道理。這門技能必須日益精進。李佛摩將操作股票視為經營事業,不斷尋找新的方法,改善他的技巧。

他認為不可或缺的專門技術知識有:
* 控制情緒(控制影響每一位交易人的心理層面)。
* 擁有經濟學和景氣狀況基本面的知識(這是瞭解若干事件對市場和股價可能造成什麼影響的必要智慧)。
* 保持耐性(願意放手讓利潤愈滾愈大,是傑出交易人不同於平庸交易人的特質)。

他認為必備的另外四種關鍵技能和特質是:
* 觀察──只看事實資料。
* 記憶──記住關鍵事件,以免重蹈覆轍。
* 數學──瞭解數字和基本面。這是李佛摩天賦異稟的長才。
* 經驗──從你的經驗和錯誤中學習。

嚴以律己的交易人
以誠實的態度保持正確的紀錄、自己動腦筋思考、自行做成決定,都是李佛摩嚴格遵守的重要紀律。每當不自己做決定,他一定賠錢。

李佛摩廣泛檢討所有的操作,尤其是發生虧損的操作。這是他最為堅持的特質之一,並且在事業生涯之初就刻意培養這種習慣。檢討過去的操作,對他是最好的學習機制,如此才能避免重犯過去相同的錯誤,防範將來繼續發生損失。

李佛摩後來遵守的另一個紀律(如果早點發展出來,也許能夠幫助他避開一些最低潮的時期),是拿出一半的利潤做為現金準備;這些利潤通常來自獲利高達一倍的操作。有了現金準備,他就不會破產,也能在市況反轉時,供應所需的資金。現金準備讓他有本錢掌握市況的變化,投機獲利。

李佛摩很早就學到的另一個重要教訓是,每天或者每個星期操作,是失敗者的玩法,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功。他曉得,操作股票獲利的時機有許多,但有些時候,應該縮手不動,絕不操作。當市場缺乏大好機會,經常休息和度假,在李佛摩是健康的事情。這個紀律強迫他不要一天到晚操作個不停。有時退居場邊,當個旁觀者,可以比日復一日不斷觀察小波動,更能看清重大的變化。

李佛摩時時保持高度的警覺,埋首研讀行情,並且分析市場和個股的價格動向。他不但在操作上嚴守紀律,也律己甚嚴,這些,成了傳奇性的故事。例如,他每天清晨在住處閉門研究,時間通常選在早餐前一兩個小時。獨處的這段寧靜的時光,沒人打擾,對他來說十分重要。經過一晚充分的休息,他發現晨間作功課,頭腦特別清醒。他可以分析經濟狀況、前一天的新聞,然後決定他相信應該採取的適當行動,以及市場可能會有的反應。

他那獨行其是的個性,不允許別人的外力和他的思考過程相互牴觸。到了辦公室,他不准助手在工作時間講話,而且他整天大部分時候都站著。這麼做,是為了看清楚報價行情,也因為他相信,直立的完美姿勢,能讓他的思考更為敏銳。據說他的桌子乾淨得連一張紙也看不到,桌面整理得井井有條。李佛摩為了追求巔峰的表現,在操作上顯然自律甚嚴。

開創新的操作守則
李佛摩採行的操作守則,有許多是他所獨創。他的成就,的確前無古人,因為沒人曾經大獲成功,能夠做為他學習的榜樣。所以他只好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他全神貫注研究市場,並且運用過去的經驗,努力確認股票市場上,什麼事情行得通,什麼事情行不通。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反覆摸索嘗試和日積月累下來的經驗,為後來的其他許多交易人鋪路,得以學習他的策略。

許多交易人陸續遵循李佛摩採用的基本原則,而且往往經由本身的錯誤去學習這些守則。舉例來說,李佛摩是最早在股價頻創新高時放手買進的交易人之一。一支股票在正常的回檔或回跌之後,量增價漲且寫下新高價紀錄,他會去買它。同樣的守則也用於放空股票:股價疲軟,屢創新低時,他會建立空頭部位。一再試探新低價的股票,他不會買。他絕不趁股價愈跌愈低之際,執行攤平操作,買進更多的股票。逢低買進的策略,稱做平均成本投資法(dollar cost averaging),是種失敗的策略,本書介紹的傑出交易人,無一採用。

李佛摩不看圖形,只看行情數字和價格動向。縱使不用走勢圖,高竿的行情數字閱讀人,還是知道交投熱絡的股票何時就要或者正在刷新高價紀錄。李佛摩是技巧高明的行情數字閱讀人,而這是很難精通的一門藝術。閱讀行情數字所以難,難在必須時時盯著它們不放,而且可能讓人情緒翻騰不已。做這件事需要非凡的定力和強大的守則,以免「套牢」在行情數字裡。傑出的行情數字閱讀人〔如李佛摩、傑克‧崔佛斯(Jack Dreyfus)、傑洛德‧勒伯(Gerald Loeb)〕,都根據他們的經驗,依賴從行情數字得到的感覺,而不是被捲入行情數字的情緒陷阱裡。

李佛摩也拿數學分析做為評估工具,不過,他需要的所有資訊,大多是靠專心一致注意報價行情中的價格和成交量動向而來的。打算買進某支股票的時候,如果價格上漲並創新高價,而且成交量顯著增加,那就發出了一個強烈的確認訊號,表示股票的需求十分堅穩。在李佛摩看來,成交量是個明顯的指標。他認為,不管是個股,還是大盤,高成交量都表示方向的轉變很有可能得到證實。成交量發出的訊息一展現在他眼前,他會試著充分掌握利用。當執行高品質的買進和賣出守則時,成交量是李佛摩可以倚賴的明顯訊號。

他視成交量增加為一種警訊,預示某件事情就要發生。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對他可能不重要,因為行情數字的動向,已經是相當充分的證據。他認為,趨勢很強,是他需要的唯一證據。他其實不必設法瞭解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那麼多投資人終於決定對某支股票產生強烈的需求。如果走勢向上,趨勢很可能把那支股票拉高。如果走勢向下,趨勢則有可能將股價壓低。確認訊號告訴他,採取行動的時候到了。他的操作決定,是根據下一步走勢發生的機率和趨勢目前的變化。

在新高點買進,並不是不看其他重要的因素。李佛摩曉得,你必須在恰到好處的時點買進。例如,他會留意價格有沒有突破阻力水準。所謂突破阻力水準,是指股價走勢穿越曾經交易且建立的新最低阻力線。他會在交易的時候,確定阻力線的位置,然後等候那條線自行定義的時刻來臨。這被視為市場大波動或者基本趨勢改變之初,進場交易的完美心理時點。個股或者大盤都有可能發生這種事。走勢往哪個方向突破,對他來講也不重要,因為他除了作多,也放空。

他接著密切觀察股價的走勢,確定趨勢是否持續往那個方向行進。如果確實持續行進,那就確認了這個走勢,表示新趨勢已經確立。超過這個點,追逐股價過遠是不智之舉,因為那時走勢反轉的風險通常太大〔這和第五章中,歐尼爾(William J. O'Neil)對股價漲幅已大,繼續追高的觀點類似〕。這種走勢出現之前,交易人也不宜貿然買進,因為有可能買得太早,結果股價沒有往期待的方向行進。李佛摩希望股價走勢穿越這些關鍵點,引領他建立新的部位。他也將這些守則用在空頭部位上。如果股票跌到新低價,而且是在特定的點形成(從新低點拉高,然後跌破,再創新低),他會認為跌勢很可能持續下去,並且放手建立股票的空頭部位。

股價小幅拉回,接著突破這些區域,創下新高價的走勢,李佛摩稱之為「穿越最低阻力線」。這和運動中的人體很像。股價一旦突破最低阻力線,便獲得解放,能夠繼續往新的方向或趨勢前進。李佛摩認為,如果他已經作多,股價在這個點有最大的機會往上衝。同樣的,交易人務必等這些走勢出現才進場操作。這等於向他證實,市場就要往某個方向行進。對他來說,這套策略有如風險控管機制。

這種走勢也是市場趨勢中,心理動向的起點。如果市場不往那個方向持續進行,他就知道走勢已經證明不如所料,只好斷然迅速認賠出場。靜候那種走勢出現很重要。這需要很大的耐性。他會一直抱著現金,直到適合投入資金的那一刻來到。

成交量動向也必須嚴密地加以研究,觀察趨勢什麼時候停止往某個方向動。由於市場走勢永遠反映許多投資人的決策,這並不表示不會出現小幅回檔和正常的反轉波動。

李佛摩的操作守則中,另一個重要的關鍵,是集中全力操作新多頭市場中的領先股。他也將注意力放在個人處理得來的少數股票上。他會先等市場確認哪些股票是領先股,才進場操作。他集中火力操作領先股群,而不是分散投資到整個市場。他注意到新領先股群中的領先股,通常是漲勢最強的股票。他避開疲軟的行業,以及那些行業中疲軟的股票。也就是說,他不買便宜的股票。

他發現,疲弱不振他會持續觀察市場,並且比較一支領先股和同業其他股票價格走勢之間的關係。他也注意到領先股群中,如果某支股票的表現異常突出,同一股群的一些股票也會有不錯的表現。他發現這是價格走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經常觀察相同股群中的許多股票,密切留意它們的動向。他相信,某一股群中的大部分股票,後市展望相同。他把這種現象稱做「顯而易見的股群傾向」。如果強勢市場中,某一股群的股票表現不是很強,他通常會將那個股群的部位軋平,或者完全避開那個股群的任何股票。

李佛摩操作某支股票時,一定會參考同一行業其他股票的走勢,希望及早發掘始料未及的狀況。他注意到,強勢股群中某支領先股的走勢開始趨於不利時,同一股群的其他股票通常也會追隨出現相同的走勢。由於不斷觀察,所以他隨時掌握領先股群和大盤的最新動態。

他也注意到,若干股群會展現季節性型態。交易人務必瞭解經濟周期如何影響若干行業,以及它們的周期如何影響個股的價格。交易人必須瞭解,股市通常會預先反映季節性活動。因此,事先研判幾個月後的行業狀況,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由於需要有這方面的認識,更強化了不斷觀察市場,以及留意經濟和基本面狀況的重要性。

李佛摩能夠看對1907年和1929年的市場頭部,是因為早在市場指數實際崩跌之前好幾個月,領先股和領先股群已經開始走軟。他認為,領先股一開始反轉,就應該提高警覺,因為其他股票往往會陸續跟進。1929年,他從1907年崩盤學到的教訓,有助於他充分掌握利用市場發出的訊息。經驗幫助他實現龐大的利潤。

李佛摩也發現,當領先股作頭反轉,不必試著去瞭解為什麼會這樣。他只看市場走勢,不浪費時間瞭解為什麼一支股票會下跌。他只需要知道股價確實下跌,並且據以採取行動就成了。他認為,「為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通常稍後會出現,因為股市十之八九總是反映未來的新聞。

為了在領先股群中的領先股穿越最低阻力線之後,正確買到它們,並且確保自己站市場正確的一邊,李佛摩執行他的試探性操作策略和金字塔操作策略。

#進場操作之前,明智的作法是先瞭解大盤的趨勢#。
李佛摩相信,市場會將未來融入眼前。這正是難以準確預測市場將來會做什麼事的原因。市場總是做它想做的事,不做交易人期望它做的事。所以說,他在多頭市場中作多,在空頭市場中放空。市場如果橫向整理,他就抱著現金退居場外,直到訊號證實趨勢往某個方向走為止。發掘趨勢的變化,是很難做的事情,因為它和交易人目前的想法、作法恰好背道而馳。這是為什麼他開始使用試探性操作策略的原因。

李佛摩的試探性操作策略和金字塔操作策略,執行方式是先建立一部分的股票部位,直到買足他起初打算擁有的全部股數。所以說,在他實際著手買進之前,決定好到底要買多少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是妥善的資金管理規劃下的產物,也是李佛摩的重要守則之一。他會先建立一個小部位,測試一下那支股票。這就叫試探性操作策略,目的是觀察初步的研究是否正確。如果股價走勢符合他規劃的方式,他會買更多,但陸續買進的股票,價位一定愈來愈高。

舉例來說,如果他已經確定好要買某支股票400股或500股,他會先等操作守則的其他所有條件都就緒再動手。接著,他會買進原始計畫部位的五分之一,也就是100股。如果股價走勢對他不利,他會把那些股票賣掉,承受一點小損失。要是股價游移不定達數天之久,他也會出場,因為股價的表現不如他原先所想。如果股價上漲,他會再買。第二次買100股,占原始計畫部位的20%,而且買價高於第一次。

這時他已經擁有200股,股價節節上漲,正如他所料。這件事很重要,因為能在這個過程中排除許多情緒因素。他的守則會根據股票在市場中的表現,引導他的動作。他不會受希望、恐懼或者貪婪擺佈。他的守則會告訴他,應該繼續買進更多股票,還是因為股價開始下跌,所以必須儘快脫手。

假設股價繼續上揚,他會將其餘的股數買齊,就上面的例子來說,是再買200股或者300股。這是他管理特定股票風險的方式,也就是持續不斷觀察價格走勢,然後依照趨勢去操作。

這套策略需要他觀察得非常仔細,但是同樣的,做起來並不容易。李佛摩沉迷於閱讀報價行情,再根據經驗,不斷改良所用的策略,並且恪遵操作守則,而能產生傲人的成果。

李佛摩建立好多頭部位或空頭部位之後,接著開始尋找軋平部位的訊號。現在人們常說,股票操作最難的部分,不是買進,而是賣出。在李佛摩那個時代,也沒有兩樣。

李佛摩喜歡在股價繼續上漲的時候賣。同樣的,這也是很難做到的事,因為在你的賺錢部位繼續提供利潤的時候,貪婪之心可能占滿你的思緒,斷然賣出相當不容易。從過去的經驗和知識,知道應該嚴以律己的交易人,懂得藉不斷觀察市場,消除這種情緒,並且掌握正確的時點軋平部位。他知道,不可能賣到最高點,所以再次把目光放到報價行情上,在股價已經上漲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之後,價格和成交量走勢出現異常情形時,尋找賣出訊號。成交量增加,價格卻欲漲乏力或者大跌,是今天的投資人使用的重要賣出訊號,也適用於李佛摩的時代。懂得如何區辨異常的價格和成交量行為,有一大部分得靠經驗。

李佛摩通常只在獲利可望達十點以上才建立多頭部位。不少獲利大的部位所賺,遠高於這個數字。保持耐性,抱牢這些部位,終有所獲。但是,也有多次操作的走勢不如他原先所料。要是股價開始下跌,他會在承受最低損失的情況下賣掉股票。下跌走勢證實他的判斷可能是錯的。在股票市場,犯錯的時候,最好的矯正方法,是採取某些行動。就李佛摩來說,那是指把股票賣掉,另找別的目標。要是股價游移不定,波動不大,他也會軋平部位,因為這對他來說,必須負擔機會成本。他寧可抱著交投熱絡、往某個方向動的股票。

李佛摩大部分的策略和守則,根據的想法不同於他那個時代的其他大多數人。他的主要策略可以彙總如下:
1. 瞭解市場的大趨勢。你必須順應市場目前的走勢,並且時時張大眼睛觀察。觀察並乘勢而行;
    不要逆勢而為。
2. 在股價穿越某些阻力區,寫下新高紀錄時買進。使用試探性操作策略,測試市場的走向,並以金字塔操作
    策略,在價格上漲時加碼經營。
3. 儘速認賠出場。保護自己,不受錯誤的決定太大的影響,最多損失10%。賣出游移不定的股票,因為文風
    不動的走勢,會有機會成本。
4. 讓利潤愈滾愈大,因為最強勢的股票會繼續上漲或者下跌(擁有空頭部位時)。走勢如你所料的股票,
    務必保持耐性。縮手不動才能賺大錢。
5. 應該集中投資領先行業和強勢行業中的領先股。
6. 不輕易聽信別人的小道消息和資訊。做好自己的家庭功課,只看事實,瞭解基本面。
7. 避開便宜的股票。大波動才有大錢可賺。便宜股通常不會有大波動。

尤其是在李佛摩的時代,這些守則被認為大謬不然。但是從他取得的成功和累積的財富來看,終究證明這是應該執行的正確策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iyang3632 的頭像
    jiyang3632

    小生鄭毅然

    jiyang36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